位置: > 情报资料 > 文章详情

老叶的第一款音箱 | 试听SpacEND全铝合金书架音箱“致音”

e Audio创始人老叶本身是一个严谨而热情的发烧友,他对于HIFI制品那种“极为苛刻、绝无妥协”的追求是Ye Audio的立身之本。所以当老叶宣布Ye Audio第一款音箱制品即将诞生时,我便毫不犹豫地敲响了他家的门。

诚意满满的全铝合金书架箱

这次家访的重点是老叶精心打造的全铝合金喇叭“致音”。这对喇叭的定价相比以往的个人制品来说不便宜,虽然HIFI圈子一贯“以声论价”,但我等凡夫俗子难免想要一窥其型,看看老叶在里面究竟下了什么料:

现今市面上中高阶HIFI音箱箱体主要由MDF(中密度板材)制成,金属箱体的性能在很多方面远超木头和复合材料,但代价高、加工难、优化调试成本夸张,全世界仅几家顶尖品牌会如此不惜工本。老叶在“致音”设计之初筛选了很多金属材质,最终拍定T6铝合金,它有非常优秀的谐振指标,作为好声的第一道基础。“致音”所使用的T6铝合金板及内部加强筋均使用了极高精度的CNC加工,光一只音箱就要用200颗以上的暗螺丝固定,若精度稍欠便无法全部拧上箱体的内部涂抹了三层高性能厚阻尼胶,辅以高阶材质的吸音棉,使得箱体的密封、减震、消声等指标趋于完美。

“致音”使用了绅士宝的顶级铍高音D2908/71400和中低音单元15WU/8741T,为此老叶直接找了绅士宝做原厂配对。原厂配对的意思就是单元工厂根据客户要求将喇叭单元以最高匹配标准两两精选出来,市面上的零售单元是没有配对的,个体差异性无法控制(虽然绅士宝这样的顶级大厂其零售单元一致性已非常高)。原厂配对收费昂贵,配对后的售价要明显高出零售价格。“致音”喇叭接线柱使用WBT高级镀金签名型,为了接线柱和金属铭牌的视觉统一,老叶毫不犹豫地把铭牌也给镀了真金。音箱的灵魂——分频器,老叶自然是最注重的,电容选用德国蒙多夫的,电感线圈全部用6N单晶铜漆包线亲自绕制,用料上与Ye Audio高级线材一致。

箱体结构和尺寸参数均由专业软件辅助计算而成,但光靠软件是不行的,在研发过程中还要按照正规的工业流程数次带着沉重的样品箱去专业实验室做声学测量校对,以确保听感和指标俱佳。

聆听“致音”的插曲

我踏入老叶家门并非一头钻进听音室,而是急急忙忙跑去厕所。在如厕过程中听到楼下传来砸墙和扯钢筋的声音,持续了很久,心里嘀咕这应该算是扰民了吧……如厕完毕推开听音室门才发现原来老叶正在为我们演示一张砸钢琴的专辑,我方才意识到刚才的声音是“致音”发出来的。没想到“致音”还未见面就给我一个下马威:隔着两扇门一堵墙的距离竟然还能重播出令我无法分辨真伪的声音。

老叶徐徐斟好一壶茶后便起身给我挑选唱片,首当其冲的便是三位标志性女嗓:蔡琴,邓丽君和莫文蔚。蔡琴甫一开声,“致音”就展现出非常厉害的中频实力,第一印象就是干净,非常地干净,绵密的嗓音以非常流畅的姿态从前方送来,厚实而细腻。声音的密度非常高,微细节一览无遗,细节的质感非常清澈而扎实。以往一些音箱在表达女声时结像都会偏大偏肥硕,但“致音”没有,以正常的结像大小就能把高度密集的声音信息给表达出来,浓淡相宜,就好像吃一块精心烹制的千层糕一样,你可以细细察觉到每一层的精致味道但不至过腻。

当播放邓丽君时,声音又一下子悦动起来,靡靡之音独有的甜味铺满了整个听音室,尤其厉害的是绅士宝铍高音所发出的泛音,以往泛音都比较珍贵,量不多且稍纵即逝,需要静心享受;但“致音”呈现出来的泛音却伴随着每一句歌词和乐器自然地弥漫出来,如同理所当然一般,给我的感觉就是之前的邓丽君都白听了。

最后开声的是莫文蔚绝版《情人的眼泪》,原来莫文蔚的嘶哑也是富有层次和耐人回味的,并非鸭子般一哑到底,如此表现不仅要归功于老叶家的天价前端,更少不了“致音”的强大实力。三张女声在“致音”的重播下均拥有强悍的细节揭示能力,各自的辨识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同时又不会因为细节过于出众而显得没有音乐韵味。音乐性,就是贯穿Ye Audio所有产品的核心实力,只有硬素质而缺乏音乐性的作品,老叶是不会做的。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不过稍有经验的发烧友都会苦笑:器材要做到高素质简单,要做到高音乐性也不难,难就难在兼顾高素质和高音乐性,因为从很多角度来说这两者是冲突的,解析力到了一定的高度,任何芝麻绿豆的细节都呈现给你,往往就容易造成过于刺激和干涩,因为信息量太高太直接了。解决方案就是降低一些细节以达到相对柔和不冲的听感,但此时硬素质又下来了。所以素质和音乐性的叠加并非简单的1+1,研发和用料成本是成几何数上升的,价格自然昂贵。老叶对于“好听”的坚持,难能可贵。

微音量和睡眠档

家访前老叶透露“致音”是典型的小身材大实力选手,小音量下的表现绝对有惊喜。老叶拿出珍藏的黑胶版《四季》给我定心,开声随即表现出与箱体不相称的庞大规模感。在听春I、II乐章的时候,我将前级音量调整到“睡眠档”,在这个音量下是可以安然入睡的。此时的小提琴声连同泛音完全没有丝毫的细节遗失,展现出和正常音量时旗鼓相当的空气感、延伸性,我心中大喜,相当满意,但这也不算什么,毕竟是铍高音嘛。随后我便跳过整个夏篇章和秋篇章前几节,想直接看看中低音的表现。同样是“睡眠档”,可听了半分钟我却毫无困意,因为“致音”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仍然发出密度上乘、宽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而且低频的量感和质感竟未损一兵一卒。

对于前端设备,小音量下的频响同步衰减曲线必须非常优秀,除了音源(数字源到解码器)素质到位外,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很多音频工程师们甚至以牺牲音质为代价开发出放大器的“等响度”功能。而对于喇叭来说,便要着力提升单元的磁钢、震膜等材质性能并达到尽量高的灵敏度,同时分频器和箱体声学指标也起着极大的作用。“致音”的灵敏度只有83dB,许多人光看这条指标便认定小音量下不会有很好的表现,但耳听为实,“致音”在小音量下的表现就是这么一反常理,凭什么?老叶估摸是看出了我风中凌乱的心情,随即用招牌式的得意笑脸反问道:“怎么样?我的重料是有道理的。”接连便是一大堆难懂的深奥理论,“分频器所用的顶级电容和单晶铜自绕电感使音频通路信号的损失降到最低”,“厚铝合金箱体配合万无一失的密封阻尼涂层有效避震而使箱内声学环境优良”等等,听音室内充满了魔性的学术空气。在微音量挑战这一环节中,“致音”的表现大大超出预期。

既然是定位高阶的喇叭,我可不管它的身材大小,动态、低频质量、下潜和控制力是必考科目。老叶随手挑出一张日本录制的鼓专辑,这是一张古怪的专辑,它所有曲目都是一开始很轻,逐渐变响,舞台场面很大,人声和鼓声营造出巨大的空间感。老叶挑了其中一轨,前十多秒都是非常欢快轻松的乐器杂烩,很久都不见低频,正当我不解地转向老叶时,正前方猝不及防落下一声巨鼓重锤,如同惊雷非常短促,鼓槌落下时,能够明显地辨别出鼓皮的剧烈振动带来的空气压缩感,随之而来的是闷雷般的炸裂,低频能量从鼓的内部扩散到鼓边,伴随着鼓皮的来回余震从我脚底一直弥漫到腰,能量感非常真实强烈。这就是顶级的低频素质了,从爆发到响度顶点不过零点几秒,速度惊人下潜到位,质感细节没有因为动态的巨大而含糊,超低频泛音还能精准地延续一段时间直至自然消退,全程都没有任何因为控制力不足而表现出虚胖、生硬或过度激昂,力透即出而不滞,整个声场范围内都不会造成胸闷感,唯有酣畅淋漓。若没听过,我绝对不会相信一对5.5英寸的书架箱能发出如此超越形体印象的低音。

自然之姿,魔鬼之音

随后,老叶不忌繁琐地为我更换碟片和器材,从他的天价黑胶转盘一直到平民级数播,曲目更是包罗万象,茶水是喝了一壶又一壶,厕所也是跑了一趟又一趟。“致音”在其他听音环节也同样表现出惊艳的实力,巨型舞台上数人头辨乐器方位?小意思!古典乐海中从容地捕捉细节和鲜明的声部层次?很简单!歌者换气移位时追踪口型变化?没难度!极为复杂的场面里同时精准控制和表现所有发声源?小菜一碟!这对铝合金喇叭在十多平的空间里重播任何音乐都显得淡定,游刃有余,毫不局促,说实话我也因此没法摸到它的极限在哪里。老叶所用的前端器材保守算来都超过50万人民币,难道要用超过这个数量级的天价货色才能让“致音”面露难色吗?

听音时我一直在与老叶交流,“致音”却从未给我们的谈话带来任何负担。哪怕在稍高音量下我们都不用刻意提高嗓门说话,就好比置身于原始森林中,鸟鸣兽啸再大声都不会给旅行者带来困扰,因为那都是最自然的声音。“致音”本身没有特别的声音走向偏好,你喂给它怎样的音源它都能如实还原,除了超高素质的演绎技巧外,我之前提到的音乐性更是融贯其中,令人有一直听下去的欲望,这大概就是最高明的“音染”了。

在成为全世界第一位“致音”喇叭用家后,经过几个月的聆听,我大致能给“致音”勾勒出这样的形象:

以外在来说,这是一对用料考究,设计上乘,做工精湛的高级喇叭,其简约而低调的外形风格可以很好地融入各类聆听和家居环境。从内在来讲,得益于设计者对于元器件搭配和音乐的理解,它的声底是完全透明中性的,几乎没有音染。其解析、速度、三频均衡度、声场营造能力等硬素质惊人,在现代声的基础上又不失极佳的音乐性。如果你对自身听音需求的了解足够透彻并找到合适的器材,“致音”的表现绝对不会令你失望。

文章节选自《高保真音响》杂志,全文详见2017年第3期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